国术大师李尧臣:改良三皇炮捶拳,中国历史上最后的镖王!

来源:周简段 2018年09月03日 人浏览过

李尧臣,河北冀县李家庄人。家乡习武风气很盛,他学过太祖拳,在家乡小有名气。光绪十六年(1890),李尧臣刚十四岁,就背井离乡跑到北京谋生。先是在荷包行当学徒,四年后经人介绍进了会友镖局。


镖局练就真功夫


会友镖局是北京八大镖局中经营时间最久、信誉最高、规模最大的一个,位于前门粮食店南头的路西,南京、上海、西安、天津等地都有分号,甚至在李尧臣的家乡绢子镇上,都设有会友镖局的南柜。镖局的规矩和一般商号不同,都是师徒关系。当时,会友镖局共有师徒一千多人,拳术以三皇炮锤见长。三皇炮锤的第四代传人宋迈伦,江湖上人称“神拳宋老迈”,也是冀县人,这为李尧臣能入会友镖局创造了条件。


李尧臣虽然在家乡学过些功夫,但作为一名专职镖师,自然还不到家,所以进镖局后第一件事就是拜师。他的师父宋彩臣是宋老迈的得意弟子,他学的当然也是三皇炮锤拳了。后来又学六合刀、练大枪,三十六点、二十四式等十八般武艺练得差不多了,他又学水上功夫,尤其是在水中使短家伙,如分水揽、雁月刺、峨眉刺、梅花状元笔等。水陆功夫学会了,就学使暗器,如飞飞镖(也叫斤镖,因为一个镖有一斤重)、紧背花装弩、飞蝗石子等。


学会了软硬功夫,还要练飞檐走壁、蹿房越脊的功夫。所谓蹿房,就是用手攀着房子的椽头,往上一翻身,丈多高,轻轻落在房檐上,不能有响声。越脊,就是在房脊上行走,如果踩在瓦片上,嘎嘣一声把瓦踩碎,就容易被人发觉。翻身跳下时也不许出声,有时还要先投石问路,如没有动静,才能跳下。



李尧臣在会友镖局前后共走镖二十七年,直到1921年火车和邮电事业开始发展,以及火器盛行,会友镖局解散,他的保镖生涯才结束。


李尧臣离开会友镖局后,在天桥水心亭开了个茶社,倡导武术,起名“武术茶社”。茶社方圆二十丈,能容一千多人,备有各种武器,来的人可以随便练武、比武。


看的和练的都不花钱,只是喝茶才付两个大铜钱。茶社买卖很兴隆。偶尔也有来砸场子的,可是都被李尧臣应付过去了。


有一年八月节,来了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一个劲儿地叫阵。李尧臣只好和他比试,没想到交手几个回合占不到一点便宜,最后只好拿出三皇炮锤中看家的绝招“夫子三拱手”,才把少年制服。


拜师创新炮锤拳


少年刚下场,一个六十多岁的银须老人跳进场子,施礼笑道:“刚才是我的孙子,初学乍练,让你见笑了。现在我这小老儿愿意领教领教。”老人说着,立了个门户。李尧臣双手一抱拳,说了声:“请!”二人便交起手来。李尧臣用尽了在镖局中学到的绝招,如“夫子三拱手”、“炮锤四肘”、“三十二擒拿”等,但打在对方身上就同触到棉絮一般,力量全化没了。对方并不反手还击,李尧臣知道是遇到了高人,便跳出圈外,双手一揖说:“老先生,我的功夫没练到家,服输了。”接着把老人请进室内,磕头拜师。


老先生见李尧臣直率、真诚,虽闯荡江湖多年,有功夫,有名气,但仍虚怀若谷,不存任何门户之见,不禁由衷感动。于是便在李尧臣家住下来,传他武艺。



原来这老先生练的是绵掌。这绵掌连绵黏随,变化莫测,能以柔克刚。李尧臣学得此术,并将它糅进三皇炮锤中去,使刚劲的炮锤拳刚中寓柔,硬中带软,真是如虎添翼,功夫又高深了几层,形成了新的风格,也为炮锤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