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对应武术技击思想:以敌制敌!

来源:旷文楠 2018年06月06日 人浏览过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强调作战要“致人而不致于人”。所谓“致人”就是调动敌人;“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敌人调动。在战斗中争取主动,摆脱被动,这是作战取胜的又一条重要规律。孙子说:“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就是说,无论攻守均有主动与被动,关健是作战者能否掌握主动权。


从武术技击来说,要作到“致人而不致于人”,除了本身具有高超的武功,深厚的根底之外,还决定于是否能在战斗中采用恰当的战略策略及技击手法、攻防技巧。孙子认为要真正掌握主动权并非易事:“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致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孙子指出,必须达到非常微妙,非常神奇的境界,才能作敌方的主宰,调动敌人听从自己。这种微妙的境界,在武术技击中也是存在的。


 

太极拳理论把这种能掌握主动权称为“懂劲:”“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懂劲”的境界是十分精微的,其关健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能否把握实战的主动权,可说是武术的各种门派拳种在技击术上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也可说是衡量武术功力修养是否达到较高境界的一条共同的标准。故明代军事家俞大就在《剑经》中讲了许多棍法的实战技术之后,总结说“千言万语,不外乎致人而不致于人”一句。为了作到“致人而不致于人”,各家拳法都有许多把握主动的理论、方法。如《形意拳谱》的《八字诀》中有“三敏”:“心要敏,如怒狸捕鼠,则能随机应变;眼要敏,如饥鹰之捉兔,能预察机宜;手要敏,如捕羊之饿虎,能先发制人。” 主要是强调技击中的速度,通过敏捷来把握战斗的主动权。


“兵因敌而制胜” 


“兵因敌而制胜”,是《孙子兵法》又一极为重要的思想。这个提法明确指出,作战用兵最忌主观性、片面性。所谓“因敌制胜”,即作战采用什么战略、战术,应根据敌方的情况来决定,不能有丝毫的主观随意性。

 

孙子“因敌制胜”的思想在太极拳理论中有充分的体现。《太极十三势歌诀》中说:“静中触动动就静,因敌变化示神奇”。为了作到“因敌变化”,太极拳理论特别强调要“舍己从人”。《王宗岳太极拳论》解释“懂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打手要言》对“舍己从人”有精辟的论述:

“所谓一气呵成,舍已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拔千斤也……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


所谓“从人”就是要作到了解对手,按对方虚实、动静确定战术;所谓“舍己”,就是要求去掉主观性。“尚气者无力”,是说主观任性意气者并无战斗力。“养气者纯刚”,是说有修养能包容(即从人)者有着巨大力量。“舍己”并非被动而放弃主动,“从人”并非放弃主动,恰恰相反,是为了达到主动从而取胜。


太极拳的“以柔克刚”也包含着以适应对方而战胜对方之意。可见太极拳的确把握了《孙子兵法》“因敌制胜”的精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