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此篇,才能明白少林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来源: 2018年05月17日 人浏览过
佛教禅宗的宗旨


佛法十宗皆有教典,而禅门一宗独辟蹊径: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所谓“不立文学,教外别传”的意思是禅宗讲究言语道断,离语言文字,直传佛祖心印,因此它是在如来言教之外的别传。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最具特色的修行方法。它抛弃一切形式,直接以内心与自然界进行深层接触,以明心见性作为修持的目标。作为禅宗初祖的达摩,不可能去创立较为复杂的招招势势,而是至简至要的方法,“达摩东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之说便是一个例证。


这里要特别强调“佛性在心中”的要义,《坛经》中有“一切万法,尽在自身心中”。五祖弘忍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六祖慧能在广州法性寺传法时,院中风吹幡动,一个和尚说是风动,另一个说是幡动。这时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些都说明了僧人要有“清静本心”,只有“清静本心”才能在平日里被理智、逻辑判断活动以及习惯动力定型所抑制,并能开掘潜在的直觉悟性重新显现活力。


佛教禅宗对少林心法的影响


少林武术继承了禅宗要义,重视心性的修炼。武术禅就是通向不动心的一条大道,武术的“心”,是指思维器官及其产生的思想、意识、精神等,俗称“心思、心意、心神”。修炼的是“凝心、用意、传神”。


在练心时讲究“心为一身之主,五官四肢百骸之帅。心一动则气容易上浮,气上浮后视觉恍惚,听觉失聪,手足失措,何能应敌变化于仓促间”;“手足运用,莫不由心”;“先在心,后在身”等等。


古人喻参禅如用兵、技击似禅机,需要有超越有为的、深沉而自若的心态本性,才能随机发用。近代少林寺妙兴大师在“行功罗汉拳诀”中贯穿了“心法”修炼,并称“出于心灵,发于性能,似刚非刚,似实而虚,久练自化,熟极自神”。少林拳谱中有“耳与心合多益精,目与心合多益明,口与心合多益勇,鼻与心合多益力,手与心合更疾快”、“五行相合一气,心一动而内劲生”,强调的都是心的作用。少林武术的最高境界是用心法指导一切。所斗之术为心法之争,非形法之战,即由武入禅,由定生慧。此慧已是禅武合一的般若智慧,并非常人之智慧。


另外,就是少林武术追求的不修之修。习武者首先要按照拳意的要求进行严格的训练,并通过拆招和喂招来理解,逐步掌握其动作的技击含义,当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后,在实践中就可以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与禅宗的“不修之修”融会贯通。少林武术的极致是练就不动之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