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武术礼仪中“谦”的原则?
谦的礼仪文化是武术礼仪中谦和敬人的内在倾向性思维。礼仪与思维关系密切,所以礼仪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思想集中体现了本民族的思维模式。武术礼仪中谦敬特点的形成与我们的民族文化有很大关系。
在古代武术礼仪发源之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因此,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保守性。比如我国武术礼仪中许多武术名词的命名源于对于神灵的敬畏,对于帝王的尊崇,对于祖先的崇拜。在这一文化形式下,武术谦虚的礼仪方式不仅具有很大的继承性,而且有严密的等级性和典雅性。
例如,老子的《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时期,被奉为“道教”祖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后代创建的道教武术,以及以道教武术为名的太极拳、两仪剑等都以《道德经》命名,也在重大节日((如阴历二月十五传说老子生日)祭拜老子作为重大武术礼仪。
在这一时期,跟“谦”相关的礼节也稳固地存在于武术礼仪中,如武术家之间的访客称为“拜访”、切磋武艺称为“请教”,这些人都表现出自我的谦卑意识和对对方的尊敬。尤其在武术门派中对于“先”的词语“先师”、“先君”等,除了含有由“从前的”引申出“逝去的”的意义外,还带有“尊崇”的文化意义。
武术反映的是一个重视“礼”的小圈子,尽管历史上常常出现礼崩乐坏的现象,而争斗最激烈的往往还是武术圈和军事范畴,但赖以维系正统的礼义尚未彻底崩溃,尚礼遗风犹存。武术家之间,武术门派之间和军队、武将之间虽有时处在尔虞我诈之中,短兵相接之间,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要显示出礼乐教养的典雅风度来。倘若锋芒毕露,出口不逊,矜持焦躁,就会授人以柄,也有失泱泱君子之体。
因此,武术礼仪和武术礼语往往都表现在彬彬有礼,源远流长,措辞典雅,语气谦敬,表意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