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史武林悬案:谁是明史上第一位武状元?

来源: 2018年03月10日 人浏览过
一次武举考试,竟出现两个状元?


据《明史·姜名武传》记载,我国明史上第一位武状元是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武科会试的头名,京师(今北京市)举子王来聘。而文秉《烈皇小识》卷三所记则是参加同次会试的董某。


一次武科考试不会出现两个状元,这就形成了一桩小公案。


明末,农民起义如火如茶,关外满族贵族也屡屡带兵南犯,腐朽没落的明王朝统治岌岌可危。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力图靠重整武备来挽救危亡。于是崇祯四年,大开武科会试,并给予极大关注。



据《姜名武传》载:当时参加会试的举子中能运百斤大刀的仅有王来聘和徐彦琦两人,但奇怪的是徐彦琦未中选。所以,武会试的榜文一公布,舆论大哗,人们纷纷为徐鸣不平。崇祯也很震怒,下令将主考官和监试御史逮捕下狱,同时又罢掉兵部22位主要官员的官职,另派得力大臣倪元璐重考。


按照崇祯的谕旨,为了显示政府对武科的重视,对武科给予同文科一样的待遇。先通过复试录取100人,分成三甲,传胪赐宴。然后将前30名的卷子进呈皇帝,由崇祯主持殿试,钦定一甲的前三名,王来聘又居榜首,被赐为武状元及第并授副总兵衔。


 

而《烈皇小识》中说第一次考试中未中选者是董某,不是徐彦琦,其后复试赐武状元及第者,也是董某,不是王来聘。到底该是谁呢?


明史第一位武状元——王来聘


《小识》中讲董某选任昌平游击,而杨士聪《玉堂荟记》卷下讲王来聘选任扬州游击,后升昌平参将。我想必是《小识》将王来聘误认为是董某了,所以第一位武状元应该是王来聘。


在封建时代,大多数官僚都以中庸之道为处世的原则,标榜稳健和平,武人在刀剑矢石之中立下的汗马功劳,在文官的心目中不过是血气之勇,即使克敌制胜,也不过是短暂和局部的成功而已。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就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武科考试无形中低文科一等,也不设状元,因此王来聘在拜谢“龙恩”以后,感激涕零,说:“上重武若此,欲吾侪效命疆场,不捐躯杀贼,何以报上恩!”



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崇祯五年(1632)孔有德兵变,占据登州,官兵久攻不下。第二年,农历二月,官兵用火药将城轰塌,打开一个缺口,但屡次冲锋,都被孔有德军队击退,于是王来聘自己身先士卒,攻进城内,结果重伤而亡。他死后,崇祯皇帝深表惋惜,并荫封加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