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率50人闯入5万人军营!他是谁?

来源: 2018年01月30日 人浏览过

宋词与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多有些描绘慷慨侠气、舍身报国的壮烈诗篇。而其典型的代表人物,还应当说是稼轩居士辛弃疾。



幼怀“补天裂”的大志,寄情于词作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他自幼生长在金人占领区的济南府历城县效四风闸村。在金、宋对峙的乱世,他满怀复国救亡的雄心,习武学文,对女真贵族吞并自己的故国,深恶痛绝。他出身宦门,父早丧,祖父辛赞虽在金朝为官,却眷念大宋故国,每当公退之日,祖孙二人常登高远望,指点江山。“南共北,正分裂”的现实,令他痛心疾首,“关河断,中原破,落日塞尘,胡骑秋猎,不由得恨英雄流年”,“思投衅而起”,“且试手,补天裂”!


正是由于幼怀补天裂的大志,他才拜亳州刘瞻学武,长兵善用槊,短兵善用刀、剑,他的剑技与词才,同时名盛学林。他有名的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写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他暮年回首当年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和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的一首词。辛弃疾不同其他爱剑咏侠的文人,只是纸上谈兵。他以自己一生的战斗经历,以武林传奇的生活为题材,所以他的诗作,读来亲切感人,虽片言只语,却有金戈铁马、刀啸剑鸣之声。


辛弃疾创造的武侠英雄传奇


公元1154年和1157年,当时15岁和18岁的辛弃疾,两次腰横龙泉宝剑,独身入金国的都城燕京,名为应试,实为考察金朝虚实。


公元1161年金国大将完颜亮率师南下,侵略南宋,22岁的辛弃疾为救故国,应时而起,聚众两千人,扯起抗金复国的义旗。孤军奋战难成,他就率众投靠号称“太平军节度使”、节制25万兵马的农民义军领袖耿京,并取得耿京信任,当上了执掌全军文墨印信的“掌书记”。攻莱芜、占泰安、克兖州,终进河南,占据郑州,声势浩大。他在向南宋皇帝进表自叙中说:“中原人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国恢复,共藉兵二十万。”


辛弃疾在青年时代有两件盛传的英雄业绩,本身即可为武侠故事。


一是追杀叛僧义端。

此僧本是辛弃疾武友,辛视为亲信,但他却在关键时刻,窃得全军印信,逃走投金,弃疾奋马持剑急追,终于斩义端于降金路上。


二是“挟安国马上,还朝以正典刑”。

义军叛徒张安国趁辛弃疾南归之际发动内讧,杀了耿京降金,混了个知州官位。辛弃疾北归闻讯,带领五十骑亲兵,闯入有五万大军的金营,手擒张安国,同时让部下大喊:南宋十万大军到了。终使被张裹挟入金的义军万余人,跟随辛弃疾南归,完成了“挟安国马上,还朝以正典刑”,当时他还不过是个23岁的青年,其壮怀其武艺,使人敬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