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这种民俗活动中,“武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来源: 2018年01月24日 人浏览过

在历史上,武术人在腊八节等民俗活动中更是异常活跃,“往往趁商贾墟市之场,约期聚会,比较拳勇,名曰‘亮拳’ ”。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佛教和武术人士的一个重要节日。据《佛本行集经》记载,释迦牟尼佛成道前,曾尝试过各种法门,但都未能证悟。在历经六年苦行后,他不但毫无收获,反而弄得身心俱疲。于是,他放弃苦行,接受牧羊女奉献的乳糜,恢复体力,并在菩提树下静坐参悟,发愿“不成正觉,不离此座”,最终开悟得道。当天,正好是农历腊月初八。


从先秦起,腊月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到南北朝时,由于佛教在中原盛传,受佛教的影响,“腊祭”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既是佛教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纪念佛祖成道,各地寺院在腊八当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粥供佛。后来,为了回报和感恩信众与施主们的供养,僧人们开始在腊八这一天向信众馈赠腊八粥,共沐佛恩。腊八当天喝粥的习俗也逐渐在民间盛行。


在这种民俗活动中,极具娱乐性和观赏性的百戏表演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承担起了民间娱乐空间的主要建构任务。“百戏”是杂技、武术、歌舞等表演的泛称。“佛寺设大会,百戏在庭”,“日集数千人观之”,其中跟武术表演相关的内容有“奇术异能吞铁剑”,“打筋斗、踢拳舞判官、斫刀蛮牌、过刀门……”,还有“角抵、相扑”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富有趣味、娱乐性极强的精彩表演,愉悦着民众的身心,点缀着民众的精神生活,吸引了远近十里八乡的人们乐此不疲地前来观看,成为了他们日常劳作的调节剂。


武术是民俗娱乐活动的重头戏。随着民俗活动中掺入诸多技艺(百戏)表演成分,极具观赏、娱乐性的武术演练也成为一项主要娱乐内容。“亮拳”也因此成为了某些民俗活动中非常普遍的、必不可少的娱乐形态。

 

武术在广大民间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即使有些人不会练武,他们也懂得如何欣赏武术,练拳常常被当成一种表演、一种娱乐身心的节目。所以,每当“亮拳”时,总会吸引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围观。由于观者众多,“亮拳”者不得不舞动长枪、长棍、软鞭等器械把观众“吓退”,俗称“开场子”,以便腾出一块足够大的地盘进行“亮拳”表演。可是,不一会儿,在观众相互拥挤、推搡中,场子就会被挤得越来越小,这时就需要再次“开场子”。


这足以证明,在腊八节、迎神赛会等民俗活动中,武术表演的现场是异常火爆的,可以借用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句“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来形容此情此景。


近年来,河南嵩山少林寺、福建南少林恢复了每年施粥的传统,以弘扬佛教慈悲济世、利益众生的传统。伴随着施粥,一些武术文化表演也会贯穿其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