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德背后暗含着哪些警示?
传统武德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年代,在人们的理解阐释和实践中实现着自己的生存与进化,它的基本精神至今在民间习武群体中发生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传统武德中的部分内容免不了封建社会民俗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它具有随社会进步而不断延伸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有一些不好的习俗也假借武德之名存在,不可避免地蓄积着,如“愚孝”和“滥用江湖义气”。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特点的“孝” 和“一入师门,不能三心二意”为特点的“忠”所组成的传统师徒传承,其中对师道尊严的重视值得传承,但古时的这种传统是以封建宗法制为基础。因此,在整个传承过程中体现为一种强烈的尊卑长幼,不可逾越的人身依附关系。对内,表现为徒弟唯命是从,“事师如父,执役如仆”的礼法;对外,则形成文化心理上的“唯师是从”的门派之争。
武林“义气”是传统武德中的一大内容,在观念上历来被习武群体视为高于生命的东西。但“义气”一词却极为宽泛,既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社会价值系统,又有表现为义气相投、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情感价值系统。
如果不分时间、地点、场合,一味以“义”为重,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而抽去了“义”的根本道德支撑,那么往往就会滑向一种盲动与破坏,在“义”的幌子下做出一些有悖于社会的不法之事。这就是《豪侠论》强调的“虽以然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
传统武德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年代,它在人们的理解阐释和实践中实现了自己的生存和进化。虽然在发展中裹挟着上一个时代的沉渣,但其基本精神一直凝聚在人们的道德观念中,至今在民间的习武群体中发生着影响,这也是它不断延绵的基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