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那些关于傣族武术神秘而古老的传说吗?

来源: 2017年08月30日 人浏览过

“泼水节”,是傣族极为隆重的新年佳节。每次节庆的表演开始时,总要由傣族人崇尚的孔雀做引导——扎着彩色翅翎的男女跳着袅娜而有力的孔雀舞。然后在铓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进行刀、枪、棍棒的武术表演。


傣族的孔雀舞闻名遐迩,独具特色的孔雀拳亦是武林的一枝奇葩。其拳外柔内刚,手法飘逸,脚步轻灵,强调身法的柔韧,尤重眼神的配合和四肢百节的韵律。


傣族武术种类繁多,各地区亦不尽同,除孔雀拳外,尚有鸡拳、扫地拳、洪拳、花拳、大刀术、单刀术、双刀术、棍术、标术(类似花枪)、洞尖术(亦叫链夹)等套路。傣族武术是傣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汉族地区的南拳的影响,亦吸收了缅甸、泰国传来的刀法,而且他们特别重视象形取意的造拳法,双刀对练叫象牙拳,双刀喻做象牙;对打棍叫对角,动作多模仿鹿、牛、大象相斗的形象,演练起来,时而像小鹿逗趣,时而像野牛角斗,时而又像大象鼻战,别有风味。


傣族人民的民俗传说中,还有一个夫妻比武创拳的故事,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师法造化及象形取意的创造传统。故事说,古代一对习武的傣族夫妻武艺不分高低,比试起来难辨雌雄。一天,丈夫从妻子棉团抽丝、纺车轴转中,悟出了攻防的布局之道,然后将其融入自己的拳法中,果然打败了妻子。妻子走入树林,看到大象相斗,象鼻与长牙交替使用,从而悟出刚柔相济之法,也将其融入自己的武技中,又打败了丈夫。丈夫不甘心,处处留心观察,在小猪尾巴绕八字的摆动中,感悟到调整身法的重要,再一次打败了好胜的妻子。妻子开始潜心默识,除集各家武技之长外,又在风吹椰林、雨打芭蕉、翠竹临风中,练就了一套轻灵自如的身法,最终战败了丈夫。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中国武术,并非神传佛授,而是深深根植于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厚土壤并向自然学习的结果。


傣族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武术起源亦甚古老,这从傣族俗文学中的另一则叙事神话可以证明:传说古代有个善良的少年名叫占木香,与母亲到森林中的泉水洗澡,怕野兽来侵害,就求告叭粒西,这位被神化的傣族武圣人,就教了他两种“萨”。一种是温和、柔静的“萨”,即隐身术和变化各种事物的幻术。另一种是动的,即武术和硬气劝。占木香就把石头变为保护自己和母亲的老虎、豹子。从此傣族有了武术、气功和幻术。这两个关于武术起源的传说,都与女性有关,前者是妻子战胜了丈夫,后者则是孩子保护母亲,从中可以看出傣族武术在母权制占统治地位时代就萌芽产生了。那位聪明的妻子从摇曳竹林的风、拍打芭蕉的雨学得参悟的武术动作,就叫“灭整”。大部分傣族武术名称和动作名称都冠以“灭”字,“灭”在傣语中即是母的意思。


傣族武术内容丰富,动作严谨古朴,柔中寓刚,套路短小精练,现有拳术30多套,象形拳类16套,棍术类26套,刀术约10套,其他15套。傣族武术,不论拳术、器械、对练,一般都有象脚鼓、铓锣伴奏,构图以走方为主。傣族普遍奉佛,格斗技击的武术本与慈悲为怀的佛教教义相左,然而傣族把武术的演练亦视为奉敬佛祖的贡献。西双版纳动海佛寺壁画中就保留了二百年前傣族武术的壁画,极为生动珍贵,其中有练单刀、练剑和对练的形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