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人物之:俞大猷的精妙棍法降服了匪徒,震惊了少林!

来源: 2017年07月25日 人浏览过

与戚继光齐名的抗佞名将俞大献,他是明代南方武术发展里程碑式的人物,身为统帅千万兵马的将军却始终保持武林侠士的孤胆英雄本色。他的武艺根底来自南方宋代皇族后裔的家传功夫。他的棍法据说源自少林,却又青出于蓝,号为天下第一,以至于少林寺将他的棍法引为正宗。

 

在明代文献里常见到这样一句话“继光如虎,大猷如龙”,意为北有猛虎戚继光,南有蛟龙俞大猷。俞大献,福建泉州人,是明代文武兼备的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他不但是个军事名将,更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闽南武术家。

 

与戚继光不同的是,俞大猷的作战事迹保持了更多孤胆英雄的武林豪侠气质。有一次在广西清剿流匪时,俞大猷亲自带领几位副将深入匪徒藏身之地,期望晓之以理,劝其归顺。但流匪依仗人多,不为所动。俞大猷于是以切磋之名在席间演示自己的棍法,明为教传棍术,实为武力威吓。果然,一套棍舞下来,匪徒们大为惊骇,为俞大猷的棍术所镇服,立刻接受劝降。

 

俞大猷家乡至今流传的俞大猷棍法,其棍长五尺,直立高度正好齐眉,又称齐眉棍。它横可抡、竖可劈、直可刺,动作强调以气催功,风格彪悍刚健,实为南派棍法的经典之作。

 

俞大猷的棍法在当时就享有盛名,戚继光对它推崇备至,在《纪效新书》中详细做了介绍,作为士兵的必修武艺。明代另一个军事家何良臣在其著作《阵记》中谈及棍术时,认为俞大猷的棍法已经达到别人难以超越的境界。

 

据传,俞大猷的棍术源自一种糅合了剑术的独特少林棍法。证据来自明代《俞公大献功行记》和地方志文献。据记载,俞大猷有一位老师是闽南民间棍术高手,名叫李良钦。李良钦教授给他的棍术起了一个独特的名字,叫作荆楚长剑,据说是融合了击剑和少林棍技法的独特棍术。也许是因为俞大猷对剑的名字情有独钟,直到后来他撰写自己的棍法专著,还将书命名为《剑经》。

 

俞大猷《剑经》的内容由剑、射、阵三法组成,其中的精华部分在于剑,也就是棍法。俞大猷认为棍法是长兵的基础,他很巧妙地以儒家经典作比喻,他说:“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耙等器械就像是《五经》。《四书》读懂了,其他的也就容易理解了。若能将棍术精通,那么其他兵器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明嘉靖十四年三月,俞大猷率军自北方南下,途径嵩山少林寺,会见了当时少林寺住持小山上人,希望能看到正宗的少林棍术。小山上人久闻俞将军盛名,赶忙集合全寺所有精通棍术的武僧,各人施展看家本领。但是俞大猷看了以后却大感失望,他认为少林棍术已偏离实战技击精髓。在武僧议论纷纷之时,俞大猷挥去长衫,挥舞齐眉棍,将平生练就的荆楚长剑棍法尽数练就出来。众武僧从未见过如此凶悍风格的棍法,齐声赞叹,小山上人也意识到久不实战导致少林棍术的退化。而他的回应也颇显一代名僧的大家风范,小山上人当即决定要学习俞大猷棍法,重建少林棍法正宗精髓。但学习棍法绝非一朝一夕可成,于是就在众武僧当中精选两人,跟随俞大猷南下,在实战中学习棍术。三年后,两位武僧艺成出师回到嵩山少林寺,将俞大猷棍法一代代传承下来。至今少林寺出版的武学书籍仍将俞家棍列为少林棍术必修的宝典。

 

俞大猷回传少林棍法,是南方武艺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多年以来,南派武术第一次有可能超越北派武术的证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