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接下来会是老子学院吗?

来源: 2017年07月21日 人浏览过

随着“中国形象”的塑造,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热”的国际化势头不断升温,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建立孔子学院。


孔子(公元前551 - 479)作为儒学的创立者,其核心思想集中于“忠恕之道”或“中庸之道”,也就是今天的“理想主义”、“和谐友善”。这些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而且影响到国外。其中国外孔子学院的凸起,方显儒家思想的影响力。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了在国外培养汉语教师和介绍中国文化的计划,拟协助各国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先后在美国、瑞典、日本、韩国、肯尼亚、德国等国家办起了孔子学院,仅一年时间在五大洲已开办了26所,可谓办院迅速。到2009年底,已在8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282个孔子学院,孔子学堂若干。而到2011年底,已扩展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并建立了353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学堂。在启动计划后,就有武术人士呼吁“孔子学院如果把武术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传授武术功夫,而且可以传播中华文化的信息和知识”。五年过后的今天,教育部明确要求:所有孔子学院应适当设置武术课程,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那么,儒家又是如何看待“止戈为武”的呢?孔子认为“唯礼是从”,强调“宗法伦理道德”。只要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安于既定的政治秩序,上下都注意伦理修养,并从“仁爱”出发,做到“克己复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等等,社会便会充满着“仁爱”,于是“止戈为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由此又想到道家又是怎样对待“止戈为武”问题的,老子是从“道法自然”出发,揭示了“柔弱胜刚强”的规律。老子的德治与孔子是有区别的,认为统治者必须做到“无为”。一方面要做到“绝杀弃智”,另一方面要杜绝“法令滋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顺应民意,推进社会,实现“德治”。老子思想开启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争鸣,使得各学派在“止戈为武”问题上发表了不同见解,以至于影响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秦扫六合,并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国的目标,也使得武术、兵法标榜青史,万古流传。


此时也不禁要问:孔子学院何其多?为何没有老子学院?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前局长何志平提交了一份“关于在海外设立老子学院”的提案。“我们不仅需要像‘孔子学院’这样的汉语学府,还应建立推广中国文化生活的学府,抓住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切实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和优秀传统更深入地向海外传播。”据鹿邑县老子文化中心主任陈大明介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学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而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道德经》。他还说“在西方,老子比孔子更具影响力。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在西方更受尊重,它体现的是一种普世价值与终极关怀,能被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皮肤、不同语言的人所接受。”在欧洲有一种时尚,许多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士,将新版的《道德经》作为新婚贺礼。可见影响深刻。


在中国“老子学院”还停留在纸面上,而在20099月世界上第一所“老子学院”在澳大利亚悉尼正式成立,目的是向中外人士推介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播撒老子和谐发展理念的种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