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渊源之:史话中华武术发展

来源: 2017年03月09日 人浏览过

武术对多数中国人而言,熟悉又陌生。说起武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少林。自古就有“功夫出少林”这个说法,在很多的武侠小说中,少林的功夫可谓是高深莫测。在金庸小说中,少林寺藏经阁里的扫地僧就能秒杀两大绝世高手萧远山、慕容博。那么是不是真像武侠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天下武功都出自少林寺呢?这就要从中华武术的源头说起了。


古今武术

武术,不是泛义的打斗。武和术是对立的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解决矛盾的两种对立的方法。武是文的继续,是在道理讲不过或不讲道理的情况下解决矛盾的手段。术则是方法性的,即动武的方法。在原始社会,“武术”这一概念是指人民狩猎活动中的“搏击”;春秋战国时称为“技击”;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为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不管是传统的武术还是现代的格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击败对手,获得胜利。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武术的萌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那时的人为了生存,要猎取野兽为食,与野兽搏斗,逐渐学会了躲闪、跳远、滚翻以及运用石器、木棒劈、砍、刺等技能。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这就促进了武术的萌芽。


后来,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建立,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夏朝时期的武术活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展:一、军队的武术活动,二、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教育。


商周时期,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相传在周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其“易有太级,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产生了太级学说,从此奠基中国武术体系,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候争霸,都很重视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


在封建社会时期,武术得到发展。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项羽事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此外,还有“刀舞”,“力舞” 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


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裴民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裴民的剑术、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的美誉,可见武术作为一种文代形式已相当具有影响。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买艺为生的“路歧人”。不仅有单练、而且有对练。


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拳术有长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同时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到了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1985年举行的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1987年在横滨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标志武术发展的一次又一历史性突破。


武术流派

少林派:我们最常提到的少林,则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最为著名的流派之一。它是是中国武术中范围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因发源于中国河南省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少林武功中最常听说的“易筋经”就是属于气功。


武当派:在中国武林中有“外家少林,内家武当”的说法。武当派,因发源于湖北均县境内的武当山而得名。武当山历来为道教圣地之一。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所以武当拳的特点是技击与养生并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几乎所有的道家拳派都是如此,这与偏重技击的佛门拳派少林拳有所不同。


道士们过的是与世无争的生活,所以练武当拳的目的在于自卫,除非遇到危急情况不许动手,而一旦动手,则是柔中有刚,软里藏硬,化劲用柔,发劲用刚,具有较大的威力。


峨眉派:峨眉派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它发源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形成于明代,其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融汇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


从宗教渊源上看,峨眉亦僧亦道,而以道姑为主。此外,峨眉派的许多招式,也都具有女性的色彩,如拳法中的一面花、斜插一枝梅、裙里腿、倒踩莲等,又如剑法中的文姬挥笔、索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簪法中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都完全是女子的姿态。还有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称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变来的。峨眉派的剑法和簪法,姿势优美而威力十足,也是峨眉派的绝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