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术散打场下暗战,教练员和队友如何“左右”比赛?

来源: 2022年08月17日 人浏览过

教练员的声音


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等,场下的教练和观众席上的队友一刻都不能闲着。他们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参与”比赛。


一些教练员的声音辨识度非常高。


有的教练声音短促有力,威慑性强;有的教练声音有穿透力,感染力强;内蒙古队教练员的场外指导声音,沉厚有磁性,自带“加密”功能,对手即使听到,也难以“破解”。


“好腿好腿”“好拳好拳”“控制距离”,一个个指令传递到队员的耳中,转化成得分技巧,从而左右比赛的胜负。尤其是比赛胶着差一两分的时候,场边的教练员更是各显神通,手势、口令齐出,比赛真正到了最好看的时候。


在武术散打职业比赛中,采取减分制,判断比赛胜负的方式相对简单了许多。但是场下教练也不会闲着。


“注意防膝”“把手拿高”“前手,前手打出去”,一些精彩的KO也会在教练员布置战术之后,不期而遇。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最熟悉拳手的是自己的教练,最能在第一时间洞悉场上形势变化的也是富有经验的教练。


队友的声音


据说:青少年比赛前,有些运动队会安排队员和观赛团“特训”。


特训的主要内容是,齐声喊“好腿”“好拳”“又得一分”等,要求声音整齐洪亮,有节奏感。


这可不是瞎喊,是另有目的。


武术散打专业比赛是打分项目,场下打分裁判一般通过:看动作、听声音(打击得分部位发出的声音)、看位移(打击效果)等来判断是否是有效得分动作。


裁判员也是人,尤其是一些年轻裁判,在一些似是而非判分上,也会有“思想斗争”。一方面是自己主观的判断,一方面是观众的反应。有时候,受到场外因素的“干扰”,一些年轻裁判手里的打分器也会不自主地发生主观“位移”。


这也是为什么要设置五个计分裁判的原因。赛事组织方也在想方设法,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赛事公平公正。


笔者的亲身经历


初学散打。由于在训练中有着良好的态度,我在教练的安排下进行了一次业余散打比赛。


前两局我和对手平分秋色,各拿下一局;第三局中,我和对手的体能都到达了极限,而且比赛状态有些发懵,除了对手,我甚至连自己的呼吸声都感受不到。


这时,突然听到了教练震耳欲聋的怒吼:“打点啊打点”。


收到命令,我采用打点战术,以小鞭腿开路,跟进后直拳与前摆拳,打中后迅速后退,由于对手体能耗尽,无法跟进反击。在此时,教练又会喊一句“好拳”来为我鼓励。就这样,连续几次抢点之后,赢下了第三局。“职业生涯”第一次获得业余散打比赛冠军。


哪怕千万人一起嘶喊,场上队员也能准确辨识自己教练员发出的指令,这是在长期的训练中建立起来的“默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山谷百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