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军营散打王”杜振高教授:崇德尚武,自强不息

来源: 2022年07月25日 人浏览过

杜振高教授出生于武术世家,7岁开始习武。1985年至1989年,杜振高连续五次获得全国武警部队、公安系统、军警格斗大赛及全国武术散打比赛75公斤级冠军。杜振高曾是我国最年轻的中国武术八段和武术散打国际级裁判,出版了《搏击技术》《擒拿与反擒拿》《防卫绝技300招》等许多专著。


杜振高从事特警搏击教学几十年,培养军警特战人才近万人。他经常对学生们说:“习武如做人,做人如习武,招招都是真功夫,不能做假。”


这一篇文章,杜振高教授系统阐释了“武术与体育”“武技和武德”“武术与人的修养”,字字珠玑,凝聚了杜教授武术“学与教”几十年的心得体会。


“军营散打王”杜振高教授简介


武术属于体育,高于体育


人们自幼通过武术搏击训练,使自身肢体的运动能力、大脑的思维能力、精神意志能力得到升华,以完成少年走向人生的梦想。


中国自古有“穷文富武”之说。有些人让子孙从小习武,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这么简单,而是有更加深远的用意。通过一拳一脚的刻苦训练,少年的意志与精神,便会一次次得到锤炼与升华。经过刻苦锻炼,他们会练出强健体魄,练出克服困难的能力,练出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与意志力。年复有恒,坚持不懈,这也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来源。


武术,通过锻炼人的肌能与意志,把身体的某个部位当武器,可以打败对面敌人,也可以摧毁任何纷扰你心灵之物。修习武术可以帮助克服自己的贪婪、愤怒与愚昧。


武技要好,武德更为重要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武德是武术之灵魂!习武之人如无道德可言,则是害;反之,则是幸。“害与幸”恰恰能体现出人生的生存价值观。


自古崇德尚武,是武术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是衡量武学修为的基本标准。崇德是尚武的前提,尚武则是崇德的根基,通过崇德尚武,最终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为国家、民族做贡献。


未学武,先学德


古语云:“无德不贵,无能不官”。德行,在心为德,施之为行。随着本领的日益精进,教授者会把传武德一点一滴渗透到训练中,把武术与哲学融为一体。修炼武术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等硬物,更重要的是用武术影响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止戈为武。武是停止干戈、遏制战争的实力。青少年通过习武,既掌握了防身自卫的技能,又陶冶情操,增加了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素质。


现在,我们修炼武学,是通过对人体的磨炼而达到对人性品格的提升。希望我们能不断修身养性,做一个真正能自由表达自己的人。


通过武术练习,使青少年得到“自强不息”理念。


老子曰: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


习主席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多次引用“自强不息” ,勉励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心和目标,自强自立,争做国家栋梁之才。


修练武学思想,苦练武术技术,使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愈挫愈奋,不断进取,这就是人们奋斗之魂——“自强不息”。


在武术的道路上,不断磨砺自己意志,人生中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十三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