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990年全国武术散手擂台赛,一场创造历史的比赛
32年前,在山东淄博市体育馆,全国武术散手擂台赛闭幕。比赛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观赛,一时间,在淄博市街头巷尾,大家都议论纷纷:见到真正的武林高手了!
首次诞生“武英级”运动员
1990年全国武术散手擂台赛是第一次施行运动员等级制度,这极大地刺激了参赛队员,各路英雄龙争虎斗,比赛非常精彩。
经过6天230场比赛,从20支代表队、121名运动员中,翟寿涛、王世英、赵宏伟等人脱颖而出,成为各个级别的冠军。
48公斤级:河南队王世英;
52公斤级:河南队赵宏伟;
56公斤级:广东队邓家坚;
69公斤级:武汉体院队丁峰;
65公斤级:山东队翟寿涛;
70公斤级:前卫队贾伟涛;
80公斤级:前卫队韩志成。
赛后,根据《武术散手技术等级标准》,国家体委正式授予第一批14名散打运动员“武英级”运动员等级。
“第一本正式规则”
这次比赛执行的是1990年通过国家体委审定的竞赛规则,相较以往,规则有了较大的改动:
其一,制定了4个规定技术动作的3分分值,鼓励运动员使用高难度的技术。为了取得分数,许多运动员大胆使用这4个动作。山东队80公斤级武全胜多次使用“转身后摆踢”和“后扫腿”动作,命中率很高;
其二,培训场上裁判减少口令;
其三,使用电子计分方法,边裁判员将比赛得分一次输入终端,通过显示器直接反映到裁判长面前。
这是中国武术散打第一本规则的实战检验,引起了巨大反响。
奇迹!15岁运动员夺得铜牌
比赛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儿!
江西队48公斤级运动员章贤帮以15岁年纪参赛,成为中国武术散打正赛历史上最年轻的运动员。想要打破这个历史,现在已然不可能。现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参赛年龄的下限是18周岁。
稚气未脱的章贤帮最终获得48公斤级全国第3名。
中国散打运动的一次转折
可能,身在比赛现场的人们也难以想象,这场比赛竟然缔造了这么多的历史第一次。此后,散打界发生了许多与此相关的大事:
1991年,“国际武术散手邀请赛” 举办,成为了武术散手运动走向世界的标志。
1998年,武术散打成为第十三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武术散打运动经历了长长的春天,进入蓬勃发展的夏日,正以独特的姿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本文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山谷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