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枪之“最美峨眉枪”
峨眉枪术在明清枪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创始人是四川峨眉山普恩禅师。相传普恩遇异人授以独特枪术,他曾经两年于密室研习,通彻其中的枪理与精义后,将枪术传于徽州的程真如和月空行者,两人将这技艺风格独特的枪术带回中原进行传播。
后来程真如达其义,手著成书,命名为《峨眉枪术》,传于朱熊占。朱熊占于1662年在鹿城盛辛五家中巧遇江苏太仓人吴殳,朱熊占慧眼识人,收文武兼备、年已51岁的吴殳为徒,亲传名峨眉枪术并赠其书。
明代著名军事家、武术家程冲斗撰有《耕余剩技》,记述了“峨眉枪术”“白眉棍术”等技艺。吴殳于1678年将《峨眉枪术》收入他的名著《手臂录》使其流传千古,成为武林名枪之一。其中写道:
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术,立机穴室,峨习两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驾并。枪术一十八札,十二倒手,攻守兼备,破诸武艺。
据著名武术史学家唐豪在其《中国武艺图籍考》中说:峨眉枪术系峨眉僧普恩传,海阳程式真如撰,太仓吴殳辑,计有治心、治身、宜静、宜动、攻守、审势形势、戒谨、倒手、扎法、破械诸、身手法等到十一篇;另总要一篇,系洞庭翁慧生补作,载吴殳《手臂录》附卷。
从引文中,可以看到,峨眉枪术历史悠久,传自峨眉僧,唯峨眉师弟相传,其枪术是峨眉派枪术中最著名的,除峨梅花枪、左把枪、断门枪、四门枪、马家枪、锁喉枪、子午枪、二郎枪、奇门枪、太平枪、连环枪、五虎擒羊枪、双头枪等等。
峨眉,可算是古代巴蜀的代称,峨眉武术,也可。称其为“巴蜀武术”。因为峨眉山作为佛教圣地的关系,峨眉武术脱离不了与佛教思想艺术的联系,相比少林,峨眉枪术功架优美、劲力饱满、步活身灵、枪路纵横、变化多端,所谓“枪似游龙扎一点,舞动生花妙无穷”,实在是优雅飘逸许多。
峨眉枪一般枪长2米左右,峨眉枪是三刃枪,抹扫挑劈等不用管刃在何方。其枪用势与众不同的最大特点是枪不走圈,崩分敌枪多走半个不到的周圆,外枪相交时弧线崩分后多用挑枪,一般多配合后步斜上挑枪,其以便卸力,以便安全进人,内侧相交时崩分后多侧上前步抹扫,敌大步退时滑竿追刺。
峨眉枪少大开大合,其与拳法相同,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多用涌泉力而少用丹田劲。其小俯度脚心一紧的整体抖弹,还有与众不同的是先出枪,身步追着枪势的梢牵法,与大多用根摧枪势不同。
峨眉枪术心解即是“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拳不接手,人以根摧,我以梢牵,人以丹田,我以涌泉,人以意求,我以自然”等而为特色。峨眉枪术理论体系较为完备,讲究用技易,练心难,强调意气力技综合发挥的重要意义。提出宜静、宜动、攻守、审势等技击战略战术法则和枪术要诀。
清代末期以后,由于洋枪洋炮的输入,武术的御敌功能不再具有广泛的意义,但是仍有许多民间人士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习武,峨眉枪术到了后世也发大放异彩。
四川武林人物李毅立、任刚等将其发扬光大,使各自所练枪术成为全国一流水平,屡屡在全国和亚洲武术竞技中夺得金牌。
转载自《刀光剑影》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