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中的大智慧!面对强敌时,高手会这么做
兵不厌诈
武术是一种源自于东方的古老文化,在千百年的演变中早已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它内容丰富,涉猎相当广博,甚至将兵法也收为己用。例如《左传·庄公十年》的《曹刿论战》一文中所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武术实战中此法常被搏击高手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遇见比自己力量大、身材高大或手持利刃的歹徒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像曹刿所说,避其锋芒、衰其力、泄其气、耗其神,再找机会给对手以重击。这种情况我们在武术擂台上也能见到。有经验的拳手总会利用“闪、展、腾、挪”的技法,避开对手的“狂轰滥炸”并观察其弱点,才见机而动一触即发。再如兵法常讲:“兵不厌诈、声东击西”,武术中则讲究“引进落空、指上打下”,像这样的打法在实战中多如牛毛举不胜举。之所以称之为武术,就应在“术”上下功夫。
所谓的“术”就是方法、就是计策、就是谋略、就是陷阱。实战中人与人在力量与速度上的差异不是很大,因为我们大家都是血肉之躯,谁比谁能强到哪儿去呢?然而,思想上的高低就是天壤之别了!实战中的招法就是提前给敌人设置的“陷阱”,你打我头是一种方法;你打腹部是一种策略;你打下面又是一套对付的手段。
武术中的技法非常多,已经形成完善的体系,就如拳谱中云:“静似书生,动似雷鸣。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进步发掌,先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束身而起,长身而落,随高打高,随低就低。远发手足,近发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操演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
武术中虽然没有神招、绝招,但有高招,古圣先贤很有智慧,在不断的实战中总结出中国武术独有的技击方法。前辈们通过改变进攻的距离,来提高进攻的速度。也就是说,中国武术最大的特点、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与敌交手时借助虚招或手臂的掩护,将步子与身体移到贴近对手的距离,再给其难以抗击的重击。
例如,我以前手刺面掌攻击敌眼,敌紧急移动头部躲闪或用前手抵挡,普通的技法就会再上后手或起腿继续进攻(拳击就是如此),而中国武术则会再用前手做小距离变化,继续攻击对手,这样大大缩短了进攻的距离提高了打击速度,会给对方造成极大的麻烦或重创,然后才发后手重拳给敌致命的打击。
中国武术的技击理论经过千百年的实践与总结,内容丰富、简单实用,阐述的实战内容精深透彻,是对武术技击的高度总结,可以说是目前最科学、最完美的实战宝典。也许有人说,会不会言过其实了呢?
关于这些疑惑,我们看看拳谱就不说自明了。在拳谱中有对付力量大的打法,有对付个子高的技法,有应付个子低的用法,有实战中心理的训练方法等等,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只有你说不到的,没有它想不到的!
这些理论体现了古圣先贤的聪明智慧,希望大家对自己的文化多研究,去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想法”,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也有一些违背科学、故弄玄虚的东西,我们应站在科学的角度上客观地重新认识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古老的武术焕发出新的风采。
转载自《中华功夫》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