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鸿拳又叫六步架?看看这“六步”怎么走
大鸿拳也称为六步架,之所以称为六步架,是因它的练习要经过六个步骤,即:一练平气架,二练以气催力,三练气排丹田,四练混为用力,五练闭气练法,六练混元气练。这六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每一过程如何练习,重点掌握哪些内容,做到什么程度呢?
此阶段以调整姿势为主,重点掌握基本姿势与动作要领,要求自然呼吸。姿势要三型(手型、步型、身型)三法(手法、步法、身法)合度,动作整齐,上下合拍,周身方能完整统一。此时呼吸采取自然呼吸法,又不可憋气,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稳、缓、静七字要求。这里的静是外动内静,运动中使气血下行而不上浮,有助于下盘稳固,因此称为“下气架子”,武功叫“气沉丹田”,即大鸿拳的“下气功夫”。本阶段以筑其基,以壮其体。身体坚如铁石,气质威严如山。不断培养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故称明劲功夫即平气架。
在平气架的基础上着重意识的训练。把运用意识放在第一位,用意识引导行动,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动作中。若从技击角度分析,“以意领先”的主要作用是使竞技中的肢体感觉敏锐,此阶段则为以气催力。
本阶段要求的正如拳诀所云:意到气则到,气到力自到。就是把用意、气、势三者合一。拳诀曰: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逐步做到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心到眼到,眼到手到,手到劲到,力由脚跟而发。以气摧力要体现出拳要紧,步要稳,脚要实,发劲迅猛,刚猛无比的风格。
气排丹田是真气通过招式由丹田通达四梢。此阶段是通过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使自然之气聚于丹田,而后静极生动,真气逐渐产生,随姿势、意念的导引使丹田之气贯达四梢,劲力充实,则为气排丹田。
气排丹田阶段,最好在练拳之前进行一次深呼吸,可采用六步架起势动作,当两手提起抱拳时吸气,手不宜提过胸隔,否则胸闷。双手下按时呼气,气沉丹田。勿用力,勿过急,如此反复几次。等把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调匀,做到深、长、细、匀、缓、稳、静七字要求后,再进行练拳。
三步功夫练有小成后,真气已运达自如。这时则需内外兼修,动作、呼吸及意念密切结合,以助劲力,使功力增进。这种内外结合的修练方法则为混为用九也称暗劲功夫。
本阶段的训练着重于气与力混合训练,此时转刚为柔。前者明快刚烈,后者含蓄沉实。突出内外合一的整劲,劲力由表露转为蕴藏于内。此时气力沉稳重实,威力宏大,无坚不摧。
闭气练法是练拳时采用逆腹式呼吸方式,吸气将气纳入丹田,闭气将丹田内气循经引导到目标后,呼气放劲。因闭气法所产生的力量最大,所以先人把闭气练法视为绝密,不轻易传人。初学者不宜练之,稍有不慎,容易伤身。这时拳架要求松静自然,吸气时意注丹田,闭气时循经导引,呼气是意注拳脚。
混无气练包括经脉混元,脏真混元,丹道混元及人天混元。经脉混元是气通经脉;脏真混元为气通脏腑;丹道混元为小大周天;人天混元为天人合一。
总之,混元气练,寻其发力,夺后天造化之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返本归真,以补后天不足。出现先天意识,达到出手无形,疾如闪电,形态飘忽,似有似无,而无处不到,妙不可言。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